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王峰、王梓賢)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王峰主任醫師牽頭,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等72家單位,共同完成了一項大型前瞻性Ⅲ期臨床研究(JUPITER-06),創建了國產免疫制劑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了食管鱗癌患者的生存期。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3月3日,該研究全文發表于國際頂尖腫瘤學期刊《腫瘤細胞》(Cancer Cell)。這是中國學者攜中國原研藥物對國際免疫治療領域的又一重大貢獻。
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飲食對國人的重要性不需多言。但在中國,消化系統腫瘤,特別是食管癌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據2020年數據統計,我國的食管癌新發病例數高達32萬,死亡病例數達3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居所有惡性腫瘤中第五和第四位。食管鱗癌和腺癌是食管癌的兩種主要組織學亞型,其中我國患者以食管鱗癌為主,占比90%以上。長期以來,晚期食管鱗癌標準一線治療方案為含鉑雙藥化療,但是單純化療療效欠佳,有效率在30%左右,中位生存時間不足一年,亟需為我國食管癌患者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以PD-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的面世為食管癌患者生存帶來巨大轉機,然而聚焦于食管鱗癌的臨床研究相對較少。
作為我國原研的PD-1抗體,特瑞普利單抗具有強效的PD-1親和力,可完全阻斷配體結合,獨特的內吞效應可降低PD-1在膜表面的表達。在前期的Ib/II研究中,特瑞普利單抗單藥或聯合紫杉醇和順鉑在晚期食管鱗癌患者中顯示了可觀的前期療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基于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王峰主任醫師牽頭開展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JUPITER-06),探討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研究共有72家單位參與,共入組514例受試者,按照1:1隨機分組,分別接受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或安慰劑聯合紫杉醇和順鉑治療。

JUPITER-06的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使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42%(HR 0.58,P<0 .0001),27.8%的患者在1年內未發生疾病進展或死亡(安慰劑組僅為6.1%)。更為重要的是,總生存期的期中分析即取得了陽性結果: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中位生存期 17.0個月 vs 11.0個月),刷新了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生存期紀錄;死亡風險顯著降低42%(hr 0.58, p="0.0004),1年生存率也明顯提高(66.0%" vs 43.7%)。

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
此外,特瑞普利單抗也顯著改善了患者的客觀緩解率(69.3% vs 52.1%)及緩解持續時間(中位緩解持續時間:5.6個月vs 4.2個月)。在安全性方面,在化療基礎上加入特瑞普利單抗進行治療,未明顯增加3級或以上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3.2% vs 70.0%)。
JUPITER-06的研究成果先后于2021年ESMO(歐洲腫瘤內科學大會)、2021年SITC(國際癌癥免疫治療學會年會)進行了口頭報告,并于近日全文發表于國際頂尖腫瘤學期刊《腫瘤細胞》(Cancer Cell)。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王峰主任醫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梓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崔成旭、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姚俊、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艷橋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JUPITER-06研究的成功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首先,該研究聚焦于我國高發的食管鱗癌人群,并且使用的是國產原研的免疫制劑,有利于解決我國患者的治療需求缺口,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其次,在化療方案的選擇上,使用具有更強的免疫協同效應的紫杉醇+順鉑方案取代了歐美常用的5-FU+順鉑方案,刷新了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生存期紀錄,為國際免疫治療領域貢獻中國方案。此外,JUPITER-06研究也前瞻性地設計了轉化研究,后續將有望通過基因組學研究推動對食管鱗癌的發病機制及免疫逃逸機制的認知,為“后PD-1抗體”時代鋪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