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張玉琦)10月25日,“基于昆蟲不育技術控制有害昆蟲學術研討會”在廣州校區北校園順利召開。作為中山醫學院第15屆學術節內容之一,該研討會由中山醫學院與中大核昆生物技術(東莞)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山醫學院病原生物學與生物安全學系、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協作中心承辦。本次研討會以“凝聚智慧,發展綠色蟲害防控新技術”為主題,邀請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FAO/IAEA)農業核技術研發中心、法國熱帶和地中海區域可持續發展農業研究中心、布基納法索健康科學研究所西部地區分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華中農業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外從事昆蟲不育技術領域研究的14名專家參加會議,分享昆蟲不育技術防控有害昆蟲研究的新進展與新成果。
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山醫學院病原生物學與生物安全學系副主任呂志躍教授主持。中山醫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凱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他首先向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專家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學院的教學科研基本情況。隨后中山大學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元紅與FAO/IAEA農業核技術研發中心有害昆蟲控制實驗室前主任VREYSEN Marc博士分別致辭,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

鄧凱副院長致辭
專家報告分別由中山醫學院張東京副教授、吳瑜副教授主持。VREYSEN Marc博士作《區域綜合害蟲防制與昆蟲不育技術:原理、準則與實踐成功案例》報告。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張宏宇教授、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邱寶利教授和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楊雪清教授分別介紹了昆蟲不育技術在實蠅、柑橘木虱與蘋果蠹蛾的研究進展。張東京副教授、法國熱帶和地中海區域可持續發展農業研究中心BOUYER Jeremy博士(線上)與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胡林超副教授分別從現場應用研究與數學建模等方面討論了影響昆蟲不育技術控制蚊蟲種群關鍵影響因素。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李永軍副教授與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鄧勝群副教授分別從蚊蟲的長期規?;曫B以及如何提升絕育雄蚊的競爭交配力進行交流討論。布基納法索健康科學研究所西部地區分所MAIGA Hamidou博士(線上)介紹了在非洲國家開展昆蟲不育技術控制按蚊媒介的進展與挑戰。

VREYSEN Marc博士作報告
會議期間VREYSEN Marc博士還與楊元紅董事長、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小虎教授、中山醫學院吳忠道教授、鄭小英教授等,就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進行了座談交流。
本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發揮了中山醫學院作為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協作中心的“橋頭堡”作用,進一步推動了相關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與轉化。研討會由中山醫學院、中大核昆生物技術(東莞)有限公司與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項目共同支持。

與會代表合影
文稿終審:中山醫學院 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