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月3日廣州電(通訊員陳菊紅)2021年12月30日,中山大學中觀經濟學研究院揭牌儀式暨“中觀經濟學”學術大講堂在中山大學南校園嶺南堂三樓講學廳成功舉行。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廣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陳云賢教授、中山大學副校長兼嶺南學院院長李善民教授,嶺南學院黨委書記黃毅同志、副院長魯曉東教授、副院長劉彥初副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活動。揭牌儀式由中山大學副校長兼嶺南學院院長李善民教授主持。

揭牌儀式現場(來源:嶺南學院)
李善民副校長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對成立中山大學中觀經濟學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他指出,中觀經濟學是由陳云賢教授創設的新學科,研究院雖然今天才揭牌,但嶺南學院中觀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已走過近四年的歷程。2018年,嶺南學院向學校提出申請,將《中觀經濟學》課程納入經濟學類碩士生培養方案;2019學年秋季學期,陳云賢教授正式開設《中觀經濟學》課程;2020年,嶺南學院開始招收“中觀經濟學”方向的博士生;2021年1月,嶺南學院向學校申請將中觀經濟學增設為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并于2021年10月獲正式批準;2021年4月,嶺南學院向學校申請成立“中山大學中觀經濟學研究院”,近日獲得學校批準。中觀經濟學研究院的成立,離不開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嶺南學院定當將中觀經濟學研究院努力建設好,使中觀經濟學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發揮排頭兵作用,在世界經濟學研究舞臺上發出來自中山大學的聲音。

李善民副校長主持會議(來源:嶺南學院)
高松校長代表學校對中觀經濟學研究院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高松校長表示,中山大學一直高度重視基礎性理論創新研究,鼓勵廣大師生立足中國實踐開展積極探索。中山大學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大灣區,40年中國經濟的豐富實踐,為經濟學理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扎根中國大地,立足本土實踐,推動經濟學創新研究,對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進一步提升學校經濟學研究水平和政策影響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高松校長指出,不同學科的研究對象不一樣,比如化學和物理,主要是研究物質世界,也有宏觀和微觀,還有一種介于宏觀微觀之間的介觀。經濟學理論也需要不斷的總結分析,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都是經濟學的基礎學科,陳云賢教授提出的中觀經濟學,是一個理論上的創新。學校希望通過成立中觀經濟學研究院等一系列舉措,推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提升學校經濟學學科建設水平,加強經濟卓越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服務于灣區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最后,高松校長代表學校預祝中觀經濟學研究院取得豐碩的成果。

高松校長致辭(來源:嶺南學院)
陳云賢教授首先對中山大學的校領導的支持及各高校的參會嘉賓表示感謝。他指出,中觀經濟學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改革與發展從實踐經驗摸爬滾打提升到理論上的一個成果。中觀經濟學最核心的特點就是立足解決世界各國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題,即圍繞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本學科已經對此進行了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系列創新,形成了資源生成理論、政府雙重屬性理論、區域政府競爭理論、政府超前引領理論、市場競爭雙重主體理論、成熟市場經濟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融合的理論等以及最后的落腳點經濟新引擎理論。中觀經濟學除了在國內生根發芽之外,在英國、德國、美國均已出版了系列的著作。
陳云賢教授表示,中觀經濟學從設立到成為二級學科,直至成立中觀經濟學研究院,得到了中山大學主要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他希望嶺南學院在中山大學的帶領下,將中山大學的經濟金融學科推上新臺階,讓中山大學的經濟金融學科能夠立足于中華大地,服務于廣東,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服務于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化,真正為中華民族的自信富強作出應有的貢獻。

陳云賢教授致辭(來源:嶺南學院)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陳云賢教授、副校長兼嶺南學院院長李善民教授共同為中觀經濟學研究院揭牌。

中觀經濟學研究院揭牌(來源:嶺南學院)
揭牌儀式結束后,陳云賢教授為嶺南學院師生做“中觀經濟學”學術大講堂講座。陳云賢教授講解了中觀經濟學理論的起點——資源生成理論。陳云賢教授將生成性資源分為了原生性資源、次生性資源和逆生性資源三類,總結了生成性資源具有四大特性——動態性、經濟性、生產性和高風險性。隨后,他從區域的角度將經濟資源分為了可經營性資源、非經營性資源和準經營性資源三類,并提出準經營性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資源的轉換。最后,他從資源生成的角度,回顧總結了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理論體系的貢獻和不足。

陳云賢教授講座(來源:嶺南學院)
緊接著,陳云賢教授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發展的偉大實踐,講解了政府在“資源生成”領域大有作為。陳教授認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借助城市經濟發展中“資源生成”領域,運用“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機制,深刻揭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最后,陳云賢教授提出成熟市場經濟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融合的經濟。他具體介紹了現代市場經濟的橫向體系和縱向體系,以及有為政府的分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九種組合模式,提出成熟的市場經濟是強式有為政府+強式有效市場。
講座之后,老師和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積極提問。陳教授結合自己在學界、商界、政界豐富的實踐經驗,用中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活動最后,李善民副校長作總結發言。他指出,中觀經濟學源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推動中觀經濟學的發展,講好中國故事。未來,嶺南學院會繼續舉辦“中觀經濟學”學術大講堂,邀請知名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講座現場(來源:嶺南學院)
文稿終審:嶺南學院 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