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新聞網12月22日珠海電(通訊員胡悅、葉瑋茵)12月19日,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赴珠海校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和海洋科學考察中心開展調研。
在南方海洋實驗室,高松校長先后參觀了可視化中心、展廳及海洋生物資源庫平臺。

高松校長在南方海洋實驗室調研(來源:南方海洋實驗室)
座談會上,南方海洋實驗室主任陳大可院士匯報了實驗室的建設進展。在三年建設啟動期里,實驗室瞄準重點難點問題,秉持“立足灣區,深耕南海,放眼全球”的基本定位,在技術研發、機理研究、應用與產業化、文理工交叉等方面,產出了一系列的標志性原創成果;加快推動八大公共平臺建設,依托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等為開展海洋科研奠定堅實基礎。陳大可主任表示,得益于“政府所有、大學管理”的機制體制創新,實驗室在科研人員雙聘、研究生聯合培養、管理干部選派等方面得到了學校的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開創了實驗室建設與學校發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可喜局面。常務副主任孫冬柏、副主任王輝、黨委書記劉梅分別作了匯報發言。
高松校長表示,南方海洋實驗室這三年的發展勢頭迅猛,令人倍感鼓舞。實驗室不斷探索和創新體制機制,產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原創成果,與大海洋學科群相互合作,共同支撐和助力學校海洋學科和實驗室的快速發展。希望南方海洋實驗室繼續瞄準國家戰略和灣區發展,突破高精尖的科研技術,促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建設,加強與各方優勢力量的強強合作,更好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在調研海洋科學考察中心的座談會上,大氣科學學院院長董文杰匯報了中心的總體工作情況,并表示將科學部署、長遠規劃,積極爭取外部資源,管好、用好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將其打造成海上移動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為中大提升海洋學科綜合實力提供重要的支撐。

高松校長調研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來源:大氣科學學院)
高松校長肯定了海洋科學考察中心的工作。他指出,中山大學堅持“四個面向”,以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著力建設高水平海洋學科群,打造高水平海洋領域的科研平臺,積極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中山大學”號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一方面要為培養具有“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的復合型卓越人才賦能增量,另一方面要通過國家專項申請、碼頭基地建設和南海研究網絡搭建等舉措,提升科考船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
高松校長對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建立健全科考船管理機制,保證船舶安全運行;二是積極爭取外部資源,面向國家需求,加強科學需求和任務牽引,促進學科交叉;三是統籌規劃學生海上實習培養計劃,有效利用科考船出海和靠泊時間做好人才培養,以青少年為重點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普宣傳;四是加強“中山大學”號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推動產學研有效轉化。
調研前,高松校長聽取了珠海校區的基本情況匯報,實地檢查了教學樓教室及部分辦公樓宇的條件保障情況。調研期間,高松校長會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院士。
張培震院士、戴永久院士、蘭平副校長及校長辦公室、科學研究院、珠海校區管委會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相關調研。
文稿終審:南方海洋實驗室 劉梅
大氣科學學院 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