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25日廣州電(通訊員郝艷)12月19日晚,我校2021級大海洋實驗班專業導學公開課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梁銶琚堂舉行,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秋明院士以“地球科學的奧秘與用途”為題主講了本次課程。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岳軍教授主持了本次課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照、2021級班主任李琳琳教授、青年教師專職輔導員洪濤副教授和2021級大海洋實驗班學生500余人參加了本次公開課。

成秋明院士專業導學課開講(來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在本次課堂上,成秋明院士首先運用我國天問一號工程、海上可燃冰開采和科考地鉆的成就分析了21世紀人類在“上天、下海、入地”三大方面的壯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什么是地球科學。隨后,成院士以數字地球科學為背景,從地球系統演化、重大事件發生、有用物質循環、資源能源利用等相關內容,介紹地球科學的奧秘與用途,并結合當前“雙碳”目標的提出,給大家解析了地球深部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的密切關系。成院士在授課過程中還向同學們分享了學術研究與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經驗,即在提高學術水平和擴大國際影響的同時,要善于培養自身管理素質及交流能力、掌握科技規則和踐行科技文化、尊重科學價值和奉行合作精神。精彩的導學課獲得現場同學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成秋明院士為同學們講解地球科學的前沿問題(來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在互動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提問。成院士肯定了學生的思考探索精神,并以博學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予以耐心而詳盡的解答,激發了在座學生對于地球科學的濃厚興趣。

2021級大海洋實驗班同學現場提問交流(來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在公開課的最后,王岳軍院長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地球科學雖已發展成為一個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但其中仍存在許多重大基礎理論問題未獲解決,并且還不斷地涌現出新的重大科學問題。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眾多專家教授和青年教師在帶領同學們進行課堂學習、野外實習實踐的同時,也會幫助同學們在地學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在學術研究中尋找到自己的方向。他期待2021級大海洋實驗班學子能從此時、此地、此身出發,腳踏實地,為自己的學業發展留下一道清晰的軌跡,早日成長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棟梁之才。

王岳軍院長為本次導學公開課作總結(來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次專業導學課聚焦目前地球科學的研究前沿,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啟迪了同學們對地球科學這樣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科學問題的思考,激發了同學們為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貢獻自己力量的志氣。
文稿終審: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何曉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