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12日廣州電(通訊員景雪峰、高晗)12月11日,由中山大學商學院主辦、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期刊協辦的首屆“審計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教授、中山大學商學院院長李廣眾教授等師生出席了開幕式。中國審計學會會長孫寶厚、佛吉尼亞理工大學雷凌教授、孟菲斯大學章紅波教授分別從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視角做了主題演講。

首屆“審計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研討會現場(來源:商學院)
開幕式上,李善民副校長強調,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大學早在1985年就設立了會計審計專業,并依托中山大學管理學科的學科優勢以及培養平臺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審計專業人才。他充分肯定了商學院結合自身學科發展特色和區位優勢,組織本次研討會共同研討審計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這個重要問題的做法。
李廣眾院長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山大學商學院的基本情況與發展方向。他表示,作為中山大學第一個布局深圳校區的人文社科類學院,商學院依托學校的深厚文化傳統與在經濟學和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底蘊,以服務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目標,重點培養具備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三力”的卓越創造型人才。希望大家借助此次研討會分享學術想法與理論成果。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審計學會孫寶厚會長以“聚焦審計著力點,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為題,就審計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刻闡釋。他指出,審計應當聚焦于三個方面,以發揮在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揭示問題,促進形成問題少發生不發生的氛圍;(二)跟蹤檢查,促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有效整改;(三)提出建議,促進健全和完善標本兼治長效機制。
雷凌教授分享了一篇關注審計合伙人信任度的非正式制度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研究,探討了作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關系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的信任,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從一個新的視角研究了審計領域關注的重要問題。
章紅波教授就內審經理變更的重要性進行探討,并分享了如何用中國的數據做一篇高質量研究的經驗。章教授還通過展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規劃圖表達了對商學院發展的美好祝福。
下午的四場分論壇研討分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于曉紅教授、廣東財經大學的雷宇教授、暨南大學的譚有超副教授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葉小杰副教授擔任主持人。第一分會場針對審計費用、審計師價值信息和審計定價進行了討論;第二分會場著重討論國家審計的相關經濟后果等問題;第三分會場交流了會計師事務所職業責任保險、審計師選擇和年報中的財務重述等問題;第四分會場的專家學者對審計人員廉潔、會計師事務所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企業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研討會以線上方式舉辦4場分論壇研討交流(來源:商學院)
本次會議經過多輪遴選,最終選取19篇論文參與匯報交流。其中,兩篇論文獲得最佳論文獎。會議尾聲階段,中山大學商學院院長李廣眾教授向最佳論文獎獲得者頒獎。
文稿終審:商學院 李廣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