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5日珠海電(通訊員張天華)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題為《命運與共 共建家園》的重要講話。中國東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習近平主席指出,這是雙方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將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日,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師生黨支部圍繞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的重要講話展開學習。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寶貴經驗,包括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守望相助、包容互鑒,高度贊揚了雙方合作所取得的矚目成就、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具體建議,并展望了雙方在未來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對提升我國外交格局意義重大,不僅將為我國和平發展贏得穩定的周邊環境,更以實際行動表明了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中國與東盟伙伴關系的升級將不僅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其示范效應也會鼓勵世界各國摒棄偏見、攜手互助、共同努力解決全人類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教工黨支部姚炯
回顧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歷程,習近平主席強調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守望相助、包容互鑒的相處之道,肯定了雙方在共同弘揚亞洲價值觀、促進地區融合發展和人民福祉、共同攜手應對危機、共同落實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倡要倍加珍惜、長久堅持和不斷豐富發展雙方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展望未來中國東盟雙邊關系,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與友好家園的建議,并表達了中方愿與東盟國家共同擔起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時代使命的責任與擔當。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有責任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和報效祖國。中山大學在東南亞區域國別政治研究領域久負盛譽。作為中大國際關系學院培養的研究生,有幸見證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可謂生逢其時,躬逢其盛。站在歷史的潮頭,我感慨這是最好的時代。我要努力抓住新時代中國外交所提供的寶貴機遇,全身心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與科研之中,努力為黨和國家奉獻自身的價值。
——研究生黨支部蔡溫濱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走過了不平凡的30年。中國和東盟國家有相似的歷史遭遇,當時都面臨發展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艱巨任務,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在過去30年,中國和東盟國家抓住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機遇,凝聚共識,聚焦合作,克服了雙方面臨的一個個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和東盟國家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加快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應對地區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攜手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雙方關系在各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是對過去30年雙邊關系發展的巨大肯定,也是中國“親誠惠榮”周邊外交政策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理念在實踐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作為新時代中大國際關系專業的學生,我決心要努力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將自身研究興趣與國家利益需求緊密結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鞏固和發展前輩們取得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研究生黨支部凱尤木
三十年來,中國同各東盟國家暢通交流,互惠合作,中國東盟合作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區域性典范。自中國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我國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守望相互、包容互鑒的理念,不斷創新多邊對話機制,深化區域合作領域。從“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互利交往到區域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筑,中國都積極參與東盟共同體的建設。共享機遇、共創繁榮,這些經驗成為中國東盟伙伴關系持續深化的重要基石。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與東盟將以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面向未來,以區域合作的成功經驗啟發世界,展現中國擔當。
——本科生黨支部張楚詩
中國—東盟關系經過30年發展,在區域合作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總結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四點經驗啟示:相互尊重,堅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合作共贏,走和平發展道路;守望相助,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包容互鑒,共建開放的區域主義。此外,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和五點“共建”建議。相信中國將在總結并實踐成功的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更好地為中國—東盟合作做貢獻,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發展做貢獻,為人類文明進步做貢獻。
——本科生黨支部張思雨
文稿終審:國際關系學院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