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1日深圳電(通訊員王梓杰、劉興基)近日,中山大學農學院在深圳校區舉辦“一分田”勞動教育交流會,推動勞動教育走深走實。農學院黨總支書記程月華、副書記胡罡,青年教師班主任劉婧娜以及2019級、2020級本科生參加了交流會。
政策解讀,厚植新時代的勞動理念
程月華書記首先做了“以勞動教育鍛造時代新人”的專題講座。她緊扣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從“勞動創造了人類”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理論,結合古代先賢的論點,闡述了勞動的多重功能和偉大意義,鼓勵同學們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程月華書記強調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指出其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引導學生們身心參與、動手實踐,運用所學新知識、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創新創造,在享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增強獲得感、成就感、榮譽感,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專業引導,提升“一分田”的實踐成效
劉婧娜老師結合同學們在毗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利亞灣智慧農創園勞動教育基地,推進“一分田”專業認知的實踐,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講解了嶺南地區種植制度等專業知識。她還結合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網絡虛擬“快樂農場”,講述了種植計劃的撰寫規范和廣東省的氣候與土壤特點,引導提醒各位“農場主”靈活運用《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專業知識,科學合理地規劃種植的株行距、輪作套作等種植方式,利用作物成長期需水量、需肥量曲線,合理安排澆水、施肥時間,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促進作物茁壯成長,當好“農場主人”。

劉婧娜老師作技術指導(來源:農學院)
交流分享,增進“一分田”的過程享受
2020級本科生代表劉點康、宋靖宇同學向大家分享了“一分田”勞動實踐的進展、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思路、近期的計劃,以及心路體會。
劉點康同學對他種植的圣女果、玉米“出苗難、出苗不齊”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土質不良、水分不足、翻耕不充分、被踩踏受損等可能原因,提出補播追苗或利用備用地塊種植的解決措施。他感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幾個星期親自體驗作物的種植與培育,對自己的“一分田”有了難舍的責任和牽掛,也更加懂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更加愛惜糧食、尊重勞動。

劉點康同學分享心得(來源:農學院)
宋靖宇同學通過展示她所種植玉米、油菜等照片,分享了在“一分田”實踐中的勞動過程與初期成果。針對種植過程中出現出苗率低、土地積水等問題,她查閱古代農耕經典《齊民要術》、百度識圖,汲取古代農耕智慧,結合現代專業知識,提出了應對解決方法,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宋靖宇同學分享心得(來源:農學院)
成效初顯,加強引導與總結提高
最后,胡罡副書記做了交流會小結。他為同學們在“一分田”的實踐收獲和身心成長而欣慰,希望同學們繼續潛心學習、勤于實踐、加強交流,筑牢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祖國的大地上書寫出讓黨和向人民滿意的論文。
本次的勞動教育交流分享會,不僅幫助同學們進一步強化了正確的勞動觀,提升了勞動技能,而且將促進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在“一分田”課程中躬身實踐,培育心智健全的人格之樹,爭做時代奮斗新人,讓“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蔚然成風。
文稿終審:農學院 程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