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1月24日廣州電(通訊員周晉安)11月22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在肇慶院區舉辦建院五十周年暨肇慶醫院正式開業活動。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附屬第三醫院迎來建院50周年。在艱苦卓絕、披荊墾荒的創業歷程中,一代代三院人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醫辦學,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傳承中山大學紅色基因,秉承“醫德至上,博積精勤”院訓精神,譜寫出百折不撓、跌宕起伏、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的創業詩章。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余敏斌,肇慶市政府副市長、肇慶新區黨工委書記唐小兵,中山大學原副校長顏光美,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段宇飛,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委員、副書記、紀委書記詹建湘,廣東省醫院協會會長黃力,肇慶市政府副秘書長李禹山等出席大會,各黨政管理部門、醫院黨政班子、兄弟單位、媒體朋友、合作單位、各界友好人士、醫院教職工與離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到場參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舉行建院50周年慶祝活動(來源:附屬第三醫院)
從石牌門診部到“一體兩翼三城四院”的現代化智慧醫院
1971年7月,青磚灰瓦的中山醫學院石牌門診部成立,成為廣州天河首個醫療點,肩負起了彼時整個天河區近40萬人口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重擔。
1972年6月,中山醫學院傳染病學科整體遷入,1973年升級為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1988年成立“中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逐步走上綜合性醫院的發展道路。1995年獲評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2009年成為部省共建共管醫院,2019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名單。通過艱苦創業,附屬第三醫院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建設發展道路,就醫環境、醫療技術、服務質量日新月異。
三城四院最后一塊拼圖正式完成拼接
在五十年院慶之際,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正式啟用,“一體兩翼,三城四院”發展格局的最后一塊拼圖完成拼接。這對于附屬第三醫院和肇慶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必將助推粵西地區醫療衛生高地建設走上快車道。
總投資15億元建設的肇慶醫院,由附屬第三醫院垂直縱向延伸管理,規劃床位數1200張,總建筑面積約154000平方米,擁有粵西地區乃至全省最先進的信息系統、中型物流傳輸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遠程會診系統和醫療設備,首批開設臨床科室24個、平臺科室7個。
勇開拓不忘初心,勤耕耘牢記使命
余敏斌副書記表示,一流大學的發展離不開一流的醫學學科,而一流醫學學科的建設更離不開高水平的附屬醫院。中山大學將繼續全力支持附屬醫院的建設與發展,希望醫院深化醫教協同,持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突出學科特色,優化學科結構,打造科研大平臺;整合優勢資源,不斷提升服務社會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新院區建設,為建設健康廣東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唐小兵副市長表示,肇慶醫院試運營一個月來,得到省衛健委、中山大學的大力支持,附屬第三醫院更是傾全院之力推動肇慶醫院建設。依托中山大學及附屬第三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優質的醫療資源,肇慶醫院必將以一流的醫療品質服務于粵西地區民眾,成為“粵西地區醫療中心”。肇慶市委、市政府及肇慶新區將全力支持醫院發展,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段宇飛主任指出,附屬第三醫院在全省醫療衛生單位中樹立了模范形象,為廣東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希望醫院能以建院50周年為契機,聚焦醫院精細化管理,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為抓手,認真總結發展經驗,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為維護群眾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戎利民院長說,五十年前,中山醫學院石牌門診部誕生于廣州“遙遠的東郊”。如今,第四個院區肇慶醫院迎來正式啟動,醫院已發展為家喻戶曉、屢獲殊榮的大型三甲綜合醫院,擁有“一體兩翼、三城四院”多院區布局,醫教研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十四五”新征程,三院人將以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格局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吳京洪書記表示,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附屬第三醫院始終跟隨黨和國家的腳步,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不忘守護群眾健康的使命。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醫院將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銳意改革創新,寫好人民滿意、職工幸福、卓越發展的“奮進之筆”,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專科特色明顯的強大的現代化智慧醫院”建設目標奮勇前進,為健康中國、健康廣東、中山大學“雙一流”建設持續貢獻三院力量。
醫德至上五十載,博積精勤逐新夢
儀式上,余步云教授、李源教授、陳規劃榮譽院長、戎利民院長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依次深情講述了從1971年到2021年醫院全體職工迎難而上、艱苦奮斗、勇挑重擔,推動醫院不斷發展的故事,引發與會人員強烈共鳴,感人至深。

余步云、李源、陳規劃、戎利民講述醫院發展史——《傳承的力量》(來源:附屬第三醫院)
五十載三院正芳華
五十年來,三院人堅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創建三級甲等醫院,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新冠戰“疫”,援疆、援藏、援外、援助基層縣鄉村醫院等,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模范單位”“教育部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等稱號。
堅持“四個面向”,以干細胞(細胞)治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納米醫學為支撐平臺,以肝病、腦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學科群為重點布局學科,推進醫院整體學科水平不斷攀升。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產出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層面創新性強、可借鑒、可推廣的省內乃至國內領先的教學成果:擁有包括國家精品課程在內的一批優秀課程和教材,大批國家住培專業基地、重點專業基地、專科醫師培訓專業基地。著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優質學術平臺,主辦和承辦國家級雜志,獲批大量國家重點重大項目課題,專家團隊牽頭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附屬第三醫院將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人民健康需求,圍繞大學“雙一流”建設總體部署,秉持“醫病醫身醫心、救國救人救世”的中山醫訓,聚焦打造“醫學人才搖籃”,傳承三院文化,開始新一輪的攀登與進取。
文稿終審:附屬第三醫院 吳京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