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1月13日廣州電(通訊員黃睿)近日,由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組織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網上推薦評議活動結果出爐。經過群眾推薦、集中展示、點贊評議等環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教授入選為10月月度人物。

林天歆(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林天歆,中共黨員,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作為中組部計劃廣東省第五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曾任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首席科學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突出貢獻工作者、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醫師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第五屆“廣東好醫生”等榮譽。
臨床與科研結合,守護患者生命健康
林天歆長期致力于泌尿系腫瘤的臨床與科研工作,特別是膀胱癌淋巴轉移的治療與研究工作,在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術及腹腔鏡治療等方面深有造詣。他實施手術超過6000臺,創立了基于性/控尿功能保護的腹腔鏡淋巴清掃術聯合膀胱癌根治術式,納入中國泌尿外科診治指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大年初三,林天歆臨危受命,承擔了廣東省科技廳緊急立項的“新型冠狀病毒緊急攻關項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快速診斷模型的研發及運用推廣”科研項目。
他迅速組織團隊聯合相關實驗室開展科研攻關,耗時不到一個月,就開發了基于胸部CT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AI篩查和輔助診斷系統,實現20秒內識別新冠肺炎,準確率達95%以上。這項研究成果列入廣東省科技抗疫三大成果之一,還被推薦給聯合國作為適宜推廣技術,在全球10多個國家應用,為全世界抗疫作出重要貢獻。

林天歆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研究成果(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萬里援疆,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2019年11月,林天歆作為廣東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抵達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地一院”)擔任黨委副書記、院長。
他帶領來自廣東省19家三甲醫院的100多名廣東援疆專家,對接支撐建設多個學科,通過實施“院包學科群”、開展遠程網絡會診等方式提高當地醫療技術,實施新技術100多項,當地轉診人數從原來的4000多人降到600多人,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率提高到98%。

林天歆(左三)在新疆喀地一院臨床科室開展調研工作(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林天歆還大力推行“師帶徒”,通過廣東援疆專家與當地骨干“師徒結對”,為當地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學、科研團隊。2020年,在林天歆的組織帶領下,在喀什地區培訓本院及基層醫護人員1200余人次,帶動培訓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逾萬人次,同步培養出國家級師資36人、自治區級師資168人。援疆期間,林天歆獲“喀什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林天歆率領援疆醫療隊到基層開展義診活動(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文稿終審:孫逸仙紀念醫院 王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