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6月11電(通訊員谷雨、周峰)近日,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收到來自國務院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的一封感謝信,信中對于陳洋波教授及其團隊為完成委托任務付出的辛勤勞動和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謝。

時間回到2021年7月,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天氣,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查明問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國務院成立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開展相關調查工作。9月2日晚調查組來函委托我校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開展“滎陽市王宗店村崔廟村洪水過程”調查工作,陳洋波教授迅速組織起包括劉凱副教授等12名師生在內的工作組,及時趕赴現場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克服了由于疫情阻滯和高溫天氣帶來的諸多困難,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為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此次國務院調查組發來的感謝信,正是對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陳洋波教授及參與調查的師生表達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聞令而動,勇挑重擔
接到國務院調查組來函后,學院領導當即通知陳洋波教授負責此項任務。陳洋波教授9月4日給本科生上完課后,當晚緊急趕往鄭州,到達后直接趕往現場接受國務院調查組任務,并開展現場勘查工作,然后又馬不停蹄趕回學校組建工作組。9月10日學院召開協調會,岳輝書記、薛德升院長面向學院教師開展工作動員。劉凱老師、杜國明老師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研究生谷雨、朱彥崢、孫懷張、周峰等人主動請纓,希望用自己所學專長服務國家任務。大家紛紛表示,要勇于擔當,不畏艱難,爭取圓滿完成任務,“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左: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召開工作動員會 右:陳洋波教授團隊部分師生在勘查現場工作合影
(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精準發力,天-空-地立體勘測
獲取準確的災前、災中及災后信息,是災害調查工作的第一步。工作組充分發揮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專業及設備條件優勢,綜合運用高清衛星、無人機及先進地面測量儀器,實現了對災情的天-空-地立體化精確測量,準確還原了災區災前地形,準確測量出災后地形及災情信息,為后續構建洪水過程模擬模型,分析洪水災害形成原因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

左:工作組在災后現場開展無人機災情精準測量 右:作組在災后現場開展全站儀洪痕精確測量
(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深入現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此次洪水災害極為嚴重,部分地區還發生滑坡,致使災區道路被完全被沖毀。鋪設的水泥路面已被沖得七零八落,剩下的只是部分未被沖走的路面碎片、堆積的滑坡泥土或裸露的地面,車輛無法通行。災區房屋多被洪水沖垮,殘留的房屋墻壁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陳洋波教授帶領工作組克服災區交通不便和現場惡劣環境的影響,步行深入災區,探查災害情況,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為了獲取第一手洪水過程資料,他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走得比工作組里的年輕人還快,帶領工作組深入災區和災民中開展訪談,大量深入和細致的訪談工作,為定量模擬洪水過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左:查勘現場,陳洋波教授帶領團隊走在最前面 右:現場訪談,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敢于擔當,研究生成為團隊生力軍
盡管是第一次參加這種重大調研任務,而且災后現場狀況也是險象環生,可團隊里的研究生們有如“初生牛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敢地挑起重擔,成為了本次調查的生力軍。在陳洋波教授指導下,朱彥崢同學在現場仔細調查洪水發生的詳細狀況,周峰同學在現場構建并核對流溪河模型結構,晚上返回營地后模擬災區洪水過程。在劉凱副教授的指導下,劉智泉同學操作無人機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測量災區地形,谷雨同學在雨中操作全站儀測量洪痕高程;在杜國明副教授的指導下,孫懷張同學深入災區測量特殊區域的滯洪水量及特征線,并繪制相關圖線。在鐘鳴副教授和黃英博士后的指導下,黃鑫同學深入水毀工程現場探查工程損毀情況及原因,許世超同學在洪災現場勾畫及測量洪水淹沒范圍及深度。

左:工作組深入災后現場測量河道地形 右:工作組結合調研數據開展洪水過程模擬
(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自主研發科研利器,助力交出滿意答卷
通過定量研究還原洪水過程,是本次調查任務的最終目標,也是本次調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組采用由陳洋波教授團隊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洪水預報模型-流溪河模型,開展王宗店村、崔廟村洪水過程模擬。流溪河模型是新一代的流域水文模型,在遙感大數據支撐下,可精細化刻畫流域洪水過程的物理機制,在機器學習算法支持下,實現了對洪水過程的智慧化模擬,已在國內外山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及水庫洪水預報中得到成功應用,在洪水預報精度方面表現了較強的優勢,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了這一科研利器助力,工作組夜以繼日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他們認真構建流溪河模型,利用團隊自主建設的基于超級計算機系統的流溪河模型云計算與服務平臺,根據現場調查獲取的信息反復進行模型調試和參數優選,準確復原了王宗店村、崔廟村洪水過程。模擬結果經專家組反復論證通過后,最終被調查組采用,從而圓滿完成了國務院調查組的委托任務并受到高度評價。

流溪河模型徽標(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流溪河模型云計算與服務平臺(來源: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此次調查組不負重托,圓滿完成調查任務,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山大學地理人的責任與擔當以及深厚的家國情懷。正如陳洋波教授在采訪結束時談到的,作為地理學科研工作者,我們應該堅持“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以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發展,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面向未來,我們應時刻心系黨和人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勇于擔當,做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人民學者”。
文稿終審: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