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6月16日電(通訊員葉瑋茵、朱曉丹)6月12日上午,來自國內多家單位的涉海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海琴2號樓B102報告廳,舉行“逐夢海天:海洋與氣候高端論壇”暨“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首航啟動儀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9位院士,來自國內涉海洋學科高校、科研機構的17名專家出席論壇,共同展望“中山大學”號對于海洋科學發展的意義,共商海洋科考前沿探索以及創新型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

陳春聲書記致開幕辭(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本次活動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主辦。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副校長蘭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穆穆、朱彤、焦念志、高銳、戴永久、成秋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蔣興偉等出席了活動。論壇開幕式由蘭平副校長主持。

蘭平副校長主持論壇開幕式(來源:黨委宣傳部 李衍衡攝)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致開幕辭,他向支持科考船建設發展的所有嘉賓表達感謝,對“中山大學”號首次科考航次與中大海洋事業發展寄予厚望。他指出,學校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為根本指引,以“中山大學”號為新起點,打造海上移動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做大做強中山大學大海洋學科群。

活動現場掠影(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隨后,蘭平副校長受陳春聲書記委托,將科考的旗幟授予“中山大學”號首航領隊程曉教授與聯合首席于衛東教授,正式宣告了“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首航啟動。

“中山大學”號首航授旗儀式(來源:黨委宣傳部 李衍衡攝)

戴永久院士主持論壇報告(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本次高端論壇由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論壇聯合主席戴永久院士主持論壇報告部分。“中山大學”號船長藍明華從船舶概況、建造歷程、設備先進性及整體性能等四個方面介紹了“中山大學”號的基本情況,展示了“中山大學”號強大的科考能力。

藍明華船長作“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簡介(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蘇明教授匯報了“中山大學”號科考裝備海試驗收航次主要成果,列舉了該航次的多項亮點,航次驗證了“中山大學”號科考裝備性能優異,“人-船-機”磨合良好。

蘇明教授作“中山大學”號科考設備海試驗收航次總結報告(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琳琳教授、大氣科學學院副院長于衛東教授分別從海底科學、大氣海洋科考角度展望了“中山大學”號未來科考優先領域。

李琳琳教授作“中山大學”號海底科學考察展望(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于衛東教授作“中山大學”號大氣海洋考察展望(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論壇聯合主席張偲院士主持論壇點評和研討環節。

張偲院士主持論壇研討(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復旦大學穆穆院士,北京大學朱彤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蔣興偉院士,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中山大學羅俊院士、高銳院士、戴永久院士和成秋明院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李超倫,廣東省氣象局一級巡視員梁建茵,海南省氣象局副局長馮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雷勇,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副主任孫冬柏,國防科技大學費建芳教授,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院長周力平,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周朦,河海大學海洋學院院長齊義泉等專家高度肯定了“中山大學”號在海洋科學考察領域的重要作用和發展潛力,對“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的未來科考規劃紛紛建言獻策。

羅俊院士講話(來源:黨委宣傳部 李衍衡攝)
羅俊院士希望海洋科學考察中心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建造“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的初衷,深入思考支撐海洋強國戰略發展的重大舉措,加強與各高校、海洋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合作,做好高層次海洋人才培養。

蘭平副校長總結(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蘭平副校長在總結講話中對“中山大學”號科考船提出三點要求:一是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敢為人先做大事;二是建設靈活高效的合作機制,攜手創新發展;三是立足教書育人的使命擔當,培養高水平海洋人才。

論壇嘉賓合影(來源:海洋科學考察中心)
當天下午,出席論壇的嘉賓登上“中山大學”號進行實地考察,對科考船的船體構造、船舶性能、科考設備、保障設施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稿終審:大氣科學學院 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