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6月17日電(通訊員王攀、王明飛、黃利榮)6月15日下午,由中山大學醫院管理處、護理學院共同主辦的科普活動——2022年北校園第一期“急救知識與技術培訓”順利舉行。教師、學生、物業管理人員、退休職工共50人參與培訓。活動由醫院管理處副處長葉偉主持。
護理學院黨委書記陳昌齡介紹了活動背景。他表示,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以通過電擊除顫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因此,AED被譽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護理學院一直積極推動公眾急救培訓,推動公共AED進校園,多次向學校提議案,獲得學校回應,在三校區五校園初步配置了公共AED。護理學院愿意繼續承擔醫科學院的責任,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公眾急救培訓。他希望同學們珍惜寶貴培訓機會,積極學習急救知識。
醫院管理處副處長葉偉在發言中談到,我校一直積極推進公共AED項目:在運動場、課室等公共場所配備守護心臟的“救命神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2018年,廣州校區南校園率先配備了公共AED,接下來的幾年,廣州校區、深圳校區、珠海校區陸續增配公共AED。醫院管理處聯合教務部、學院大力開展急救培訓,我校師生員工多次利用公共AED成功救人。離我們最近的事件是今年5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校園內一名工人不慎觸電昏厥,中山大學醫學院4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使用AED為其爭取到寶貴急救時間。接下來,醫院管理處將繼續在師生員工中廣泛開展自動體外除顫儀的知識培訓工作,讓師生員工了解AED的使用常識、緊急情況下的獲得途徑和使用方法,讓全體師生員工在有人發生心跳驟停的時候,勇敢地伸出自己的雙手拯救生命。
護理學院副教授趙娟娟講授急救知識與技術。趙娟娟副教授自2014年8月開始,已經參加和主講了20多期“廣州科普游自由行-社會公眾急救知識和技術培訓”活動,具有豐富的急救培訓經驗。她邊講解邊向同學們演示,并親自對同學們的操作進行糾正和指導。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學員們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講解結束之后,學員們在護理學院老師和志愿者的幫助下進行AED和心肺復蘇的實操訓練。

護理學院趙娟娟副教授指導操作要點(來源:醫院管理處)

老師和學員們積極參與急救實操(來源:醫院管理處)
中山醫學院法醫系的鄭杰同學說,參與此次科普活動不僅能夠學到急救的理論知識,還能親自動手操作。現場的操作評估機制,使得自己的學習和操作更加準確和高效。
護理學院的陳小怡同學說,作為此次活動的一名志愿者,負責協助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學習了急救技術的相關專業知識,學會如何在危險面前分秒必爭,也深刻認識到醫護人員身上擔負的救死扶傷、守護人類健康的使命和責任。
此次科普活動使在場的參與者深切地感受到掌握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現場的實時操作訓練和培訓提高了大家的應急救護能力。
文稿終審:醫院管理處 林天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