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8月29日電(通訊員方成偉)8月25日至26日,中山大學舉行2022年新入職教職工綜合培訓。學校新入職專任教師、專職研究人員(含博士后)及專業技術人員等逾800人參加培訓。

培訓現場(來源:黨委宣傳部 王睿源攝)
8月25日上午,培訓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懷士堂開幕,人力資源管理處處長莫華主持開幕式。校長助理王帆教授出席并致辭,代表學校對新教職工表示熱烈歡迎。王帆指出,本次培訓邀請學校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介紹學校歷史、基本情況和重要的政策制度等,旨在幫助新入職教職工熟悉校史校情,了解學校管理服務的業務范圍和組織規則,宣講教職工需要遵守的紀律要求和底線紅線,促使新入職教職工盡快了解并融入中大文化,盡快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做出成績。同時,王帆對新入職教職工提出了幾點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堅定政治立場,厚植家國情懷,勇擔育人重任;二是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增強業務本領,促進教學相長;三是要自覺修身立德,嚴守師德底線,做到行穩致遠。
25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教授、博物館(校史館)館長徐俊忠以《“新教育中國化”——中山大學校史上一個穿越時代的主題》為題為大家講授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校史課。他指出,中山大學近百年的發展史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和重要樣本,拯救近代中華民族危亡就必須擁抱“新教育”,而中山大學的創校實踐就是“新教育中國化”的有力論證,新時代高等教育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大學,培養端莊大方的中國人才。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浩教授以《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成就》為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分別講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偉大成就、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等四個部分,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的特點,為新入職教職工帶來了一場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
25日下午,人才培養專題從四個部分展開。教務部主任陳省平系統闡述了學校人才培養理念,通專結合,卓越教學,著力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研究生院副院長林偉鵬教授全面講解了學校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情況,并對制度規范、發展思路等方面進行了重點解讀。研究生院學風建設辦公室主任王成新教授詳細介紹了學術規范的相關規定和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等問題。黨委學生工作部副處長曲翔講解了學生成長體系建設情況以及如何培養引領未來的時代新人。
26日上午,培訓進入科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及財務管理專題,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教授介紹了新時代青年科學家的使命和責任、學科交叉內涵以及對我校科研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思考。人力資源管理處處長莫華詳細介紹了學校春季工作會議有關人事人才方面的政策精神和推進情況,強調要以高質量人事人才工作推動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財務處處長張斌教授為新教職工普及了財務管理知識和財經紀律要求,通過生動的案例提升了新入職教職工的財經紀律意識。
26日下午,紀律教育專題圍繞四個層面展開,校紀委、監察專員辦辦公室主任楊國志闡述了學校紀律建設的重點,以實際案例解析違紀的主要表現形式,就如何加強自身紀律建設做講解。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馬明輝教授闡釋了師德師風的規范要求、考核評價和失范行為處理等內容,鼓勵新入職教師要立志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黨委統戰部副部長黃麗華介紹了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基本情況和政策法規。保密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許存芝從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行為規范三個層面闡述了學校保密工作要求。各職能部門為學員全面介紹了學校相關管理服務,解讀辦事政策,幫助大家熟悉學校各方面情況,為順利開展科研、教學等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本次培訓共設置校史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財務管理、紀律教育等六個專題,共13場報告,課程模塊設置精準科學,優秀學者教師云集,課程內容內涵豐富、務實有效。
本次培訓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引領,提升了新入職教職工對大學使命與教師責任的認知,強調了教學科研專業能力提高與“傳幫帶”,以校史校情教育、管理服務宣講等幫助新入職教職工盡快熟悉和了解學校文化與制度,早日適應“中大人”的新身份,融入中大,共謀發展,為新入職教職工未來發展與學校的事業發展“同心同向同行”,實現“近者悅,遠者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培訓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采取“主會場現場授課+各二級單位分會場視頻參訓”的形式開展。
文稿終審:人力資源管理處 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