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10月21日電(通訊員黃睿、王鴻軒、程錦萍)近日,2022逸仙腦科學中心學術大會暨第二屆逸仙腦科學前沿交叉論壇在孫逸仙紀念醫院落下帷幕。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領銜,80余位知名專家共聚一堂,探討腦科學學術前沿及熱點、難點,積極促進腦科學與腦重大疾病基礎與臨床的學術交融和協同創新。會上,逸仙人腦組織資源庫正式揭牌,標志著成立一周年的逸仙腦科學中心再邁出重要一步。

大會現場(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多方支持,逸仙腦中心穩步前進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腦科學中心于2021年成立,在過去一年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中山大學及醫院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中心的發展,腦科學中心相繼搭建的腦疾病基礎研究平臺,積極籌建華南地區人腦標本庫,并在放射性腦損傷、認知障礙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及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夏奇峰分別作開幕致辭。
院長宋爾衛院士代表醫院對來賓表示歡迎,并指出,過去的一年里,腦科學中心在唐亞梅教授的帶領下著力打造高水平腦疾病轉化醫學研究平臺,持續不斷地為國家腦計劃輸出“逸仙力量”。
夏奇峰二級巡視員表示,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學術交流合作是關鍵,此次大會對搭建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學術平臺,加快推進“腦計劃”攻關具有重大意義。
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中山大學近年來在腦科學領域的研究不斷獲得新突破新進展,孫逸仙紀念醫院腦科學中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堅持面向國家重點科技的戰略發展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自身豐富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優勢,將有力助力我國乃至全球腦科學前沿研究事業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
院士助力,逸仙腦庫正式成立
大會開幕式上,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夏奇峰、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院士、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高天明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以政教授、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院士、中山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李萍教授、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古小紅,逸仙腦科學中心主任唐亞梅教授一同為“逸仙人腦組織資源庫”揭幕。

逸仙人腦組織資源庫揭幕儀式(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逸仙人腦組織資源庫成立后,將為醫學科學研究提供最準確的疾病病理臨床病理模型,借助最新的研究技術分析腦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可大大加速對腦重大疾病的研究進度。在它的“助力”之下,腦科學研究團隊能更快地找到疾病診治手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新的腦病診療方案和決策依據。
聚焦腦科學前沿,共話腦科學熱點
會上,多位院士進行了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
蒲慕明院士就腦科學與腦疾病診治研究現狀進行全面闡述及對未來發展態勢進行展望,并介紹了根據神經細胞基因表達譜及神經聯接組學的特征對神經細胞亞型的分類方法及應用前景,為大家帶來學術思想啟迪。
蘇國輝院士分享了對食藥同源的中藥單體成分枸杞糖肽的抗抑郁作用及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高天明院士介紹了抗抑郁新藥靶點研究進展,獨辟蹊徑從星形膠質細胞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學說。王以政院士介紹了Sonic hedgehog信號分子及傳導通路在腦缺血中起重要作用,為尋找新的診治靶點帶來新的實驗證據。
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助理、神經內科主任唐亞梅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施福東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李曉江教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甘文標教授,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David Attwell院士和美國梅奧診所的Long-Jun Wu教授等專家在會上進行了專題分享。與會專家同道熱烈交流,共饗學術盛宴。
本次論壇還進行了腦科學發展的多學科研究探討,腦卒中介入論壇、腦認知與麻醉論壇、腦疾病與康復分論壇三個論壇內容涵蓋急診綠道建設、神經介入前沿技術及疑難病例討論、慢性疼痛及睡眠障礙新機制、顱底內鏡與微創神經外科、神經康復與腦調控、吞咽障礙康復等話題,這些也將成為未來腦科學發展的前沿和方向。
2022逸仙腦科學中心學術大會的順利召開,展示了孫逸仙紀念醫院腦科學中心成立以來的成果以及未來的愿景,為腦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的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助力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的突破和發展,為更多腦病患者提供健康診療方案,對接國家“腦計劃”,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文稿終審:孫逸仙紀念醫院 古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