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1月11日電(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何真)1月6日上午,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華炎性腸病雜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共同協辦的第五屆粵港澳腸道微生態論壇暨廣東省醫學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分會學術年會、粵港澳高校聯盟青年學者論壇分論壇在廣州開幕。該論壇是粵港澳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的學術盛會。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教授、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國營教授分別致歡迎辭,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文衛平教授致開幕辭。他們表示目前已成功舉辦過四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該會議已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腸道微生態研究學術研討會之一。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第一個年頭,在新年伊始能夠線下召開第五屆會議,實屬不易。他們期待參會的專家秉承“求真、創新、未來”的大會宗旨,繼續分享在腸道微生態基礎研究、臨床進展及科學轉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心得,共同推動人類健康進步發展。開幕式由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郅敏主任醫師主持。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教授致歡迎辭

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李國營教授致歡迎辭

附屬第六醫院院長文衛平教授致開幕辭
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國內外腸道微生態領域的19位專家和中青年才俊,圍繞當前熱點問題和各自研究方向作報告,向線上、線下的研究人員和觀眾呈現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分享科研經驗。
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友明教授以“大腸桿菌Nissle 1917應用于腸道微生態的保護與修復”為題作主題報告,向參會人員展示了益生菌對預防和修復腸道疾病的重要作用,并對功能益生菌的挖掘和應用進行展望。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于君教授作“IMPACT OF GUT NON-BACTERIA MICROBIOME IN COLORECTAL CANCER”的報告,介紹了非細菌類包括病毒、真菌、弧菌等微生物組對結直腸癌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瑞馥教授為大家帶來“益生菌前沿與應用”的報告,著重描繪益生菌制劑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應用藍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內科鐘捷主任醫師以5-ASA在臨床具體應用及其療效提高為主題,與參會者分享“生物制劑時代5-ASA在UC中的優化治療”。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癌癥項目中心主任Christian Jobin 從腸道微生物組出發,就癌癥致病過程和機理,作了“Cancer Therapeutics:From bacteria to small molecules”的主題報告,介紹了細菌來源的活性小分子對癌癥治療的最新研究。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劉雙江教授則聚焦于菌株資源,介紹了“腸道微生物菌株資源庫2.0: 設計與進展”,認為腸道菌株資源庫是未來我國實現重大疾病治療突破的關鍵,并介紹了其研究團隊關于人腸道菌株資源庫2.0的構建規劃。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Emad M El-Omar教授題為“A latest update on gut microbiome research”的專題報告,令與會人員再一次近距離了解國際微生態領域的研究動向。
廣東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沙衛紅主任醫師作了題為“全面達成治療目標升級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策略”的報告,為臨床醫生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提供了寶貴經驗。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消化內科王新穎主任醫師在“精準菌群移植在中重度難治性UC患者中的應用”的報告中,呈現了特定菌群的糞菌移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又一佐證,為該療法帶來進一步的社會推廣造就條件。
當天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外科何真副主任醫師作了“腸道微生態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的報告,介紹了課題組在該領域所開展的工作及相關成果。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馬迎飛教授以“腸道噬菌體的挖掘和應用”為題,系統闡述了作為一種新興治療手段的噬菌體疾病治療機理和應用前景,為臨床疾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香港城市大學李俊教授作了“飲食干預中的菌群關聯分析”的精彩報告,論述了飲食干預對菌群重塑和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澳門大學陳新教授作了題為“TNFR2 as an emerging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recent evidence”的報告,帶來一系列靶定TNFR2受體的免疫療法的臨床和動物實驗數據,引起現場參會者的熱烈討論。
中山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智教授以口腔菌群為研究對象,帶來“口腔黏膜免疫穩態失衡機制與重塑策略”的報告,引起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沈駿主任醫師以“累積療效,長期獲益——烏司奴單抗療效特點再認知”為題,展示了烏司奴單抗使用條件及其出人意表的用藥效果。
珠江醫院周宏偉教授的“人體微生態:從因果到人群”大會報告,從人群微生物菌群分布規律出發,介紹了不同地域人群的腸道菌群特征,為進一步根據不同人群菌群特征進行精準疾病治療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創始人藍燦輝先生帶來“微生態制劑研究和應用最新前沿進展”,講述了各類微生態制劑的使用療效,點明了新式微生物制劑挖掘潛能。
澳門科技大學李婷副教授作了“先天免疫在腸炎中的作用機制研究及其干預”的專題報告,分享了其團隊在該領域的科研創新。
香港城市大學劉智剛教授以“Effective prevention strategy to prote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engineered probiotics”為題,分享了采用先進基因編輯手段,為定向改造益生菌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策略。

會議合影留念
最后,郅敏主任醫師和蘭平副校長先后總結發言,對線上線下參會的領導、專家及各位同行表示感謝,并期待大家能利用粵港澳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的平臺進行更好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微生態領域的發展。
文稿終審:附屬第六醫院 李漢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