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陳保瑜、羅毅)2022年3月至6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醫生、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柯志勇在云南省鳳慶縣人民醫院兒科進行醫療幫扶。
接到幫扶云南鳳慶的任務后,柯志勇提前跟前期幫扶的兩位同事了解了當地兒科的情況,結合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制定了幫扶計劃。鳳慶縣人民醫院兒科住院部成立于2013年10月,2016年11月17日成立新生兒病區,依附于普兒病房。經調研,柯志勇發現鳳慶縣人民醫院兒科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醫療技術力量偏薄弱;二是任務重,不僅承擔著全縣的兒童救治工作,還要負責各鄉鎮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三是在各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有限的同時,部分鄉鎮受限于交通上的客觀影響,轉運病人耗時長,容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四是科內醫生普遍缺乏職業規劃,職業發展內生動力不足。了解到這些實際情況,柯志勇調整了幫扶計劃,幾經努力,逐一達成。
規劃發展定方向,引進技術強信心
結合科室2021年結題的省級重點專科補短板項目內容,柯志勇上崗后首先幫助科室規劃亞專業的發展方向,并意向性確定亞專業帶頭人。通過廣泛征集意愿,科室初步確定兒童呼吸和哮喘、兒童生長發育、血管瘤等亞專科人選,進一步確定新生兒專科未來的發展之路。柯志勇通過帶教查房、指導操作示范、規范臨床用藥、拓展臨床診療思路等方式,帶領科室不斷收治疑難、特殊病人,醫療質量不斷提升。幫扶期間,柯志勇幾乎每天都到科室帶領年輕醫生進行查房、討論病例,結合具體病情傳授新知識、新技術。柯志勇經常和高年資醫生探討工作經驗,相互印證并不斷更新工作理念,同時還指引科內醫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專業技術的開拓和日常工作經驗交流,兒科醫生的從業信心得到提升,職業成就感增強,積極性明顯提高。

柯志勇帶教查房
在幫扶期間,柯志勇適時引入了一些當地能持續開展應用的新技術、新技能,包括帶領鳳醫兒科實現了多項工作“零”的突破——開展了科內的首例骨髓活檢術;在神經外科專家的協作下首次完成大面積腦室出血新生兒和腦積水兒童的收治;首次管理側腦室外引流術后病人;首次開展了縣內兒童血管瘤、周期性發熱的診治及規范的追蹤隨訪等。在柯志勇的指導下,鳳醫兒科還規范了頭皮針骨髓穿刺術和腰椎穿刺術,規范了新生兒窒息復蘇、耐藥支原體感染、過敏性紫癜、遺尿癥、不典型川崎病和蠶豆病等多種當地常見的兒童疾病的診治。

柯志勇給科內同事分享工作經驗
縣域協作解難題,學術活動促提升
呼應鳳慶縣醫共體規劃,在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紀元紅的支持下,柯志勇幫扶建立起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縣中醫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為側翼的兒科一體化網絡。縣人民醫院是縣內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定點救治單位,承擔著縣域內危重新生兒和危重兒童的急救任務。但鳳慶地處山區,轄下鄉鎮急癥患者轉送耗時很長,容易耽誤救治時機。剛到鳳慶時,1個重癥肺炎患者歷經4小時才被救護車轉送到縣醫院,雖然病人后來經救治順利恢復,但對柯志勇醫生的觸動很大。同時,鳳慶縣城三家醫療機構兒科不同程度存在起步晚、人力資源不足、兒科基礎薄弱等問題。為全面提高縣域醫務人員兒童急救技能,柯志勇以新生兒復蘇培訓為抓手,經過遴選確定了鳳醫新生兒復蘇培訓團隊,在科室反復強化培訓后,分批次到縣婦幼中心和縣中醫院培訓,建立起由三家縣級醫院組成的新生兒復蘇培訓師資團隊,通過定期、不定期到鄉鎮衛生院進行培訓的方式提高全縣醫務人員兒童急救技能水平。此外,還通過講座等方式,先后進行了兒童驚厥、意外窒息、急性溶血等實用或在當地常見的兒童急癥的培訓。
為提高縣中醫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兒科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醫療需要,柯志勇在幫扶期間有空閑時間就會到縣婦計中心和縣中醫院開展培訓、帶教查房及會診,不但解決了病人的問題,還帶動了兄弟單位兒科專業水平的提高。
幫扶期間,柯志勇堅持每周對鳳慶兒科醫師進行專題講座。在縣人民醫院講授或主持講座12次,授課內容包括腺病毒肺炎、耐藥支原體肺炎、扁桃體滲出及周期性發熱、血常規及肝酶學報告解讀、喉梗阻的應急處理及海姆利克法、急性喉炎的處理、ITP、嬰兒血管瘤、醫患溝通和幻燈片制作等,并主持了急性溶血、過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診治。2022年5月28日至29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的大力支持下,組辦了由中山一院—臨滄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主辦,鳳慶縣人民醫院承辦的“基層兒科疾病診治進展提高班”,云南省兒科醫學會現任主委付紅敏教授及廣東省兒科醫學會候任主委蔣小云教授分別線下和線上出席。豐富的學術活動不僅為臨滄基層兒科醫師提供了一次學術盛宴,也擴大了鳳慶縣人民醫院兒科的影響力。

柯志勇和基層兒科疾病診治進展提高班部分醫護人員合影
因地制宜鉆科研,送醫下鄉顯溫暖
鳳慶當地兒童過敏性紫癜和成年腎衰竭的發病率較高,推進縣域醫療資源的一體化,使繪制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地圖成為可能。為此,柯志勇指定指導當地醫生收集兒童過敏性紫癜的病例資料,提前謀劃建立相關數據庫。目前已在縣城三家醫院開展耐藥支原體肺炎的病例收集,以及周期性發熱資料的收集。此外,他還帶領年輕醫生深入幼兒園開展患病率的調查,通過這些活動,帶動提升當地醫務人員學術興趣和科研水平。

柯志勇和同事下鄉義診

柯志勇和下鄉義診同事合影
在幫扶期間,除了立足縣人民醫院的兒科工作以及對縣中醫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技術扶持外,柯志勇還積極參與中山大學組織的各類義診下鄉活動,為基層群眾送醫送藥。這些義診活動均圓滿成功,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情系鳳慶一線牽,獲益良多邊疆行
根據工作安排,柯志勇本次幫扶工作時間為3個月。在兒科紀元紅主任和同事們的支持協助下,他的幫扶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出色地完成了各項醫療幫扶任務。在柯志勇的倡導下,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三家醫院兒科醫生都建立了“鳳慶兒科醫生”微信工作群,為當地醫生交流分享日常工作心得體會搭建平臺,實現了業務交流常態化。不管在鳳慶還是回到廣州,柯志勇都會在群里積極引導討論各項疑難雜癥,做到“離開了鳳慶,仍心系鳳慶”。
談到這份難忘的幫扶經歷,第一次深入農村基層開展醫療工作的柯志勇認為,邊疆的人文風情、自然風光擴展了他的眼界,邊疆的發展現況及國家對邊疆地區的支持也讓他備受鼓舞。在鳳慶,中山大學幫扶團隊不同專科同事之間專業上的協作以及生活上的互助,也讓大家結下深厚的友誼。鳳慶幫扶將永遠是他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
文稿終審:校工會 許東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