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4月27日電(記者蔣靜、李建平、邱清萌)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山大學師生認真學習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大家紛紛表示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各項工作中,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努力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堅持黨的領導 傳承紅色基因
中山大學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背景下,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近百年來,始終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的各個階段賡續紅色血脈,培養一流人才。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提供了根本遵循。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關鍵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山大學準確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國之大者’,進一步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傳承以馬克思主義為底色的深厚紅色基因,扎根粵港澳大灣區辦學,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新格局,探索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路徑。我們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為黨育人,與時俱進為國育才,堅持黨建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為黨和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能擔當時代重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的重要講話,強調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新路。中山大學自建校起,就是一所具有鮮亮紅色基因、光榮革命傳統、愛國奮斗精神、追求卓越品格的大學。中山大學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革命與建設事業過程中賡續紅色血脈,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廣大師生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在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上不斷探索、勇攀高峰,創造了新的業績。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山大學將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好紅色基因,講好中大故事,努力培養更多創造性、復合型的優秀人才,為推動實現廣東教育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中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辦好思政課程 培養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現場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他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中山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葛奕昕說:“作為要服務人民生命健康的醫學生,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我感觸深刻。25日下午,我聆聽了陳春聲書記給我們講授的‘思想政治理論第一課’。陳春聲書記講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如何結合中國國情應對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讓我深受震撼。今天鄉村振興同樣少不了醫療這一環。現在我會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將來我要下鄉開展醫療對口幫扶工作,讓農村人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出自己的一份力。”
從2015年起,中山大學的黨委書記和校長每學期都走上講臺,為學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強化學校領導的標桿作用,各院系黨組織書記、院長、系主任也結合自身學習黨史的所思所悟,走上講臺為學生開講思政課,從打動人的故事講起,讓思政課程“亮”起來、課堂“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如何評價思政課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根本標準,為我們如何辦好思政課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浩教授說:“要辦好高校思政課,首先,要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深刻認識思政課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其次,要適應教學環境和授課對象的發展變化,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再次,要深刻認識到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實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在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做好大先生 培育接班人
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深受鼓舞。我們附屬醫院要更加積極參與學校醫學人才的培養,發揮附屬醫院在醫學臨床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說:“我們要在研究型醫院的建設中,醫教研協同發展,讓學生在抗擊新冠疫情等實踐中進一步加強醫德教育,培養一支‘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專業衛生人才隊伍,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醫療人才。”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肖智勇曾深度參與我國嫦娥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任務。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中青年教師向老教授老專家學習,立志成為大先生,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上不斷創造新業績,我備受鼓舞。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下的艱苦創新、自力更生的奮斗史,涌現了一批批心懷國之大者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作為中青年教師,我要向老專家們學習,樹立為黨為國育人的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向成為大先生的目標不斷努力,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時,做新時代的‘四有’好教師,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回答時代之題 彰顯中國之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大學發展必須‘扎根中國大地’,這是中國大學發展之根、之魂。”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徐俊忠說道。“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新時代的中國大學發展指出了清晰的道路,使‘扎根中國大地’的要求變成具體的實踐性指引。我們一定要學好悟透這里面的道理,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改革措施,轉化為辦學實踐和學術方式的自覺。唯有實現這一轉變,中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實現世界一流之夢!”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楊小柳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做回答時代之題、彰顯中國之理的大學問,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殷切期望。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一員,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是時代的需求,更是時代的機遇,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這套大學問,需具備‘回答中國之問’的高度自覺性,將‘注重實際 實事求是’的研究準則貫徹始終,更要有‘回答世界之問’的格局和氣魄。”
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他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鄭鴻祥前不久獲評“2021年度廣東省最美志愿者”。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子的勉勵與教誨為我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前一陣,我組建了中山大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宣講團,我將努力弘揚與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將專業所學與志愿服務相結合,付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以生態和環境視角服務鄉村振興,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還特別提到了要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19級碩士研究生李金源倍受振奮,他說:“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字見證,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作為一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我深刻認識到不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為往圣繼絕學,更要樹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在學習中增進本領,增長才干,踐行使命,自覺傳承、發揚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奮斗中放飛青春夢想,努力成為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中的復興棟梁與強國先鋒!”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20級的碩士研究生趙悅鑫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深受鼓舞,作為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青年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我們要深刻理解自己身上肩負的時代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為管理學院的一名學生黨員,我要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汲取力量,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傳承紅色精神,心懷‘國之大者’,以國家之需為己需,以國家之任為己任,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光彩!”
文稿終審:黨委宣傳部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