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4月26日電(記者孫琛)4月25日下午,學校黨委書記陳春聲在廣州校區北校園新教學樓501教室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奠基——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及其成果”為題,為中山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10名本科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第一課”。

陳春聲書記在北校園為本科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第一課”(來源:黨委宣傳部 王睿源攝)
課上,陳春聲書記先后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哪里開始、如何奠基?”“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探索?”“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果?”系列問題展開,層層遞進、娓娓道來,既有學理性的剖析,又有詳實數據和生動案例支撐,生動闡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豐富內涵和歷史意義?!斑@是一個新的現代化理論的建構”,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探索。
陳春聲書記系統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何處?”。這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也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更是建基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的現代化。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人持續不斷的探索和接續奮斗中形成的。
黨的百年歷史,既是現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史,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總結、積累經驗的歷程。陳春聲書記帶領同學們從“以蘇為師”到“以蘇為鑒”,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的初步探索。他從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四個方面,為同學們還原了這段艱難而輝煌的“創業史”。
“我是學歷史的,這個歷史時期是比較難講的,但我的童年和成長也在這段時間,希望能把這段歷史回憶傳承下去”,陳春聲書記動情地說道。他從歷史學家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他指出,兩個歷史時期貫穿著同一條主線,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探索,改革開放前的探索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陳春聲書記精彩的講述讓課堂上的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后,學生們表示,陳書記的思政課故事很多,非常有趣,“道理在故事中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人印象深刻,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影響和教育”。
文稿終審:黨委宣傳部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