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27日廣州電(記者蔣靜)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著眼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總結這次黨史學習教育的成功經驗,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要聚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全黨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走好中國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2月24日,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闡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充分肯定黨史學習教育的顯著成效和重大成果,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出明確要求,為總結好、鞏固好、拓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我校師生第一時間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精神,紛紛表示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要進一步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要求上來,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今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著眼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各界均把黨史學習教育視為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身為高校教師,更是親身感受到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師生投身黨史學習教育的熱忱。歷史學系不僅全面組織開展專題學習和研討,而且面向大類培養一年級新生迅速開設“改革開放史”必修課程,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打造融入“新四史”的紅色田野考察模式,推進課程思政啟智潤心。黨史學習教育極大地穩定了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的堡壘作用,未來更應結合高校的黨政工作、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探索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學習機制,促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
——歷史學系 安東強教授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處,通過深入系統學習黨史,使我領悟到了我黨治國理政的大智慧,也更加深切感受到,構建黨史學習的常態化和長效化制度機制,對于我們樹立歷史思維,培養長遠眼光,增強使命擔當的深遠意義。
研讀黨史樹自信。我們黨有深厚的歷史積淀,有人民至上的工作法寶,有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智慧,有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有創榛辟莽的人才密碼,構成了“四個自信”的堅實保障。
研讀黨史汲智慧。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應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站在歷史的高度準確把握現狀,科學布局未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投身到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偉大事業中。
研讀黨史續傳承。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將黨史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踐行高等教育強國的“燎原計劃”,讓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領跑未來,創造歷史。
——生命科學學院 張雁教授
黨史學習教育讓我們深刻領悟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對于法學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汲取經驗、智慧與力量,探尋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的命題、定位和方法。一要凝練歷史經驗,立足新時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奮力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二要從百年成就經驗中凝練、汲取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的立場、定位和方法論,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法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論。三要從百年奮斗歷程中觀察制度變遷,研究法治命題,總結歷史規律,洞悉發展趨勢,描繪未來美好圖景。
——法學院 謝進杰教授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回顧黨的百年歷史,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立足黨史,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國人民群眾在艱難中砥礪前行,共產黨員身先士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接續奮斗。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員,應從中感悟立黨的初心,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哲學系(珠海) 董惠敏助理教授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作為一名普通高校教師黨員,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淬煉,更加明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也更了解我們黨為什么能成功,未來如何繼續成功。在今后工作中要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一方面要堅持“四個面向”,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為電子通信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傳授專業知識基礎上抓好課程思政,堅持鑄魂育人,培養具有“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的復合型卓越新工科電子通信人才,引導青年聽黨話、跟黨走,主動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中。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李聰端副教授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也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支部帶領黨員扎實學習黨史,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站穩人民立場,通過義診、科普健康教育、醫療幫扶等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在崗位上,我們黨員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開展醫療技術創新,改善醫療流程,提高醫療質量,在日常工作中踐行黨的宗旨,弘揚新時代醫者精神,進一步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科生殖內分泌??平搪毠h支部書記 陳慧教授
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讓我經歷了一場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從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學習黨史,可以讓我們看清來時的路,走好接下來的路。自1840年開始,無數仁人志士努力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但都失敗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我們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斷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黨的百年奮斗史昭示這樣一個真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作為一名歷史學系的學生,更要重視對黨史的研究學習,增進對歷史規律的把握,不斷增強歷史自覺、歷史自信,堅定地愛黨、信黨、擁黨、跟黨走。
——歷史學系 2021級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研究生 康子凡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百年黨史凝集了無數經驗、智慧與偉大精神。學史明理,物之所在,道則在焉。中國人民從倍受壓迫的悲慘境遇中站起來,到脫貧奔小康,充分證明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正確的。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有能力帶領人民建設幸福生活。學史增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革開放的成就等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可行性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學史崇德,“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無私奉獻、“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公私分明,帶來了今天的幸福,也使黨永葆青春。學史力行,斯人已逝,也未逝,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將化為我們青年黨員的奮斗動力。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擔時代責任,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生態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陳濤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對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黨史學習教育機制提出要求,為鞏固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提供了重要遵循。通過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我認識到必須長期堅持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作為一名中山大學法學院的國際法學博士研究生,我將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將黨的歷史學習與國際法專業研究相結合,更加主動學習中國共產黨人推動國際法發展的歷史,努力成為一名堅定中國立場、具備全球視野的國際法學人。
——法學院2020級國際法學博士研究生 劉松濤
一年來的黨史學習教育,我深刻認識到,基層黨支部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參與者,更是組織者。我們支部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積極為學院師生辦實事,大家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學習勁頭更大了,干勁更足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黨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著眼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激勵我們廣大學生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履行黨員義務、發揚建黨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勇攀科研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2019級博士研究生、博士生黨支部書記 歐陽明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總結黨史學習教育的成功經驗,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作為學生黨員,在聯系群眾方面我們有著天然的優勢,運用“學習+研討+實踐”的形式,一方面,抓住“關鍵少數”,讓優秀的學生黨員發揮“頭雁效應”,帶動大家一起學黨史、悟思想,增強政治自覺;另一方面,聚集“絕大多數”,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中來,形成“規模效應”,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最終做到知行合一。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哲學系(珠海)2020級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張睿姝
一年來,支部認真貫徹黨中央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有力有序推進了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我與支部同學一起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了黨史,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歷史自信、理論自覺、政治意識、性質宗旨、革命精神、時代責任教育。作為醫學生黨員,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臨床工作和學習中,把患者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把國家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進步添磚加瓦,為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孫逸仙紀念醫院研究生內科黨支部、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博士生 黃菁菁
文稿終審:黨委宣傳部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