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 近年來,中山大學響應黨中央號召,在學術出版領域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出版工作服務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能力。2021年下半年,中山大學在人文社科學術出版領域取得一批新進展。
以精品出版促進成果輸出
2021年12月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頒發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通報。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學哲學系李錦全教授所著《李錦全文集》(10卷本)、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陳希教授所著《西方象征主義中國化》、中山大學法學院莊勁教授所著《從客觀到主觀:刑法結果歸責的路徑研究》分別獲得“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特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據悉,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成果230項,含特等獎7項、一等獎62項、二等獎112項、三等獎49項。中山大學出版社重視挖掘研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國際上相關學術理論中國化以及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成果,為建設學術和文化強省、助推廣東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全面繁榮和走在前列貢獻力量。
依托項目推動成果培育
為了及早“播種”,從前端支持學術研究成果打造,中山大學出版社堅持與相關研究團隊和學者共同謀劃,組織省部級重點出版物和主題出版選題項目申報。《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創新》《開國上將周士第畫傳》《無私擁有世界:人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初心和使命》共3項順利入選2021年廣東省委宣傳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項目,獲得共計30萬元資助。
為支持中青年學者的研究和成果培育,繼續積極組織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申報工作。2021年,由中山大學出版社選送的《中間品貿易自由化與企業研發行為》《大城市公共空間的集體性休閑理論研究》《行走在路上——川藏公路旅行中的流動性實踐》《新中國早期中醫藥的歷史敘事》《龍榆生詞學研究》《全價值鏈體系化精益管理理論與實踐》《網絡時代數字公民素養的理論與應用探索》等7項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以新技術促進文化傳承
配合支持中山大學圖書館將名師大家所購藏和捐贈的涉及江浙、嶺南等地的文獻,涵蓋石刻、鐘磬彝器、磚陶、法帖等具有重要學術、藝術和文物價值的碑帖進行整理修復后的數字化、搶救性出版,以供更多學者利用與研究。2021年11月30日,由我校圖書館牽頭申報的《中山大學圖書館藏碑帖數字化》項目作為全國27個獲批項目之一,正式得到國家首批古籍數字化工程專項資助,專項經費共計84萬元。中山大學出版社將相應做好數字化出版的支持服務。
下階段,中山大學出版社將繼續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以服務高校教學、科研為宗旨,突出思想引領與學術創新,努力成為打造和傳播優秀教學、學術成果的重要陣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出思想、出理論、出學派,持續努力為我國開創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新局面貢獻力量。
文稿終審:出版社 王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