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12月31日廣州電(通訊員黃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院區投入使用的關鍵一年。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為人民健康服務為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院士領銜、專家常駐,各支部、科室赴深汕院區開展義診便民、科普宣教等活動,給人民送健康,為群眾辦實事,將黨史學習成果切實運用到業務實踐中,受到革命老區群眾熱烈歡迎,醫療服務質量得到充分肯定。
為民服務,黨旗飄揚在義診一線
自2021年10月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院區住院部正式啟用以來,院本部專家赴深汕院區開展了多次義診活動。心血管內科黨總支,呼吸與全科醫學教職工黨支部,內分泌內科教職工黨支部,泌尿外科黨支部,膽胰外科教職工黨支部,整形外科及甲狀腺外科教職工黨支部,產科教職工黨支部,婦科生殖內分泌專科教職工黨支部,兒科第一、二教職工黨支部,眼科及皮膚科教職工黨支部、保健教職工黨支部等12個黨支部紛紛赴汕尾開展義診活動,支部黨員聯同科室骨干,為汕尾當地群眾送醫送藥、答疑解惑,服務當地群眾近2000人次,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滿足革命老區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的愿望。

孫逸仙紀念醫院多個支部赴深汕院區開展義診活動(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專家坐鎮,推動優質醫療下基層
除了開展義診活動,各支部還通過查房、手術等多形式,將院本部優質的醫療技術和資源結合支部黨建活動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將健康福音送到革命老區,服務當地人民群眾。
在院長宋爾院士的帶領下,院本部專家及深汕院區常駐專家通力合作,在院區成功開展了包括胸腔鏡下三切口二野半清掃食管癌根治術、乳腺癌腔鏡皮下腺體全切同步假體植入術、帶蒂皮瓣乳房重建手術等多例高精尖手術,為當地患者帶來新希望。

院長宋爾衛院士帶領團隊在深汕院區開展高精尖手術(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帶領科室團隊赴當地開展了教學查房,為當地群眾完成了冠脈介入等手術,將心血管內科診治經驗和先進技術帶到深汕院區。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醫院黨委委員、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泌尿外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黃海教授領銜下,多場科普講座在汕尾開展,逸仙人將豐富詳實的科普內容帶到基層,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眼科及皮膚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眼科主任藍育青教授帶領團隊在當地開展了深汕院區眼科病區啟用以來首批白內障手術,巧手為當地群眾送上光明希望。產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張睿教授及產科黨員骨干赴深汕診治多例當地疑難雜癥患者,并參與搶救了多例當地重癥孕產婦,守護生命降臨。

王景峰教授赴汕尾開展教學查房(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兒科教職工第二支部在支部書記梁立陽教授的帶領下,赴深汕院區攜手深汕醫院婦兒科黨支部舉辦黨建工作交流會,除了開展疑難病例會診,還為深汕院區兒科住培工作等提供了寶貴經驗。后勤教職工黨支部與深汕院區行政后勤黨支部舉行了座談會,就醫院后勤管理工作也展開了深入有效的交流。
學做結合,傳承百年紅色基因
作為廣東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的汕尾,是中國最早建立縣級蘇維埃政權之地,開創了中國土地革命先河,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偉大戰略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啟示與重要借鑒。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組織多個黨支部在赴汕尾開展義診、查房、手術等活動之余,還分批以實地參觀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
在紅色教育的過程中,醫院黨員干部在各黨支部的帶領下,赴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彭湃烈士故居等地學習,深刻地領略了海陸豐地區的革命老區風采,傳承紅色基因、強化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
黨員同志們深刻感受到汕尾人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和永不停歇的創新腳步。今后,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也將持續發揚醫院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醫院文化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助力革命老區的醫療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

多個黨支部赴汕尾紅宮紅場實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來源:孫逸仙紀念醫院)
文稿終審:孫逸仙紀念醫院 古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