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4月29日電(通訊員何素敏)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關于“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4月22日,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英才計劃生物學科工作委員會主任施一公院士率英才計劃生物學科工作委員會一行來到中山大學調研。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張振威,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廣東省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張斯虹、副院長崔雋教授,中山大學教務部質量處處長張雁教授,中山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胡文濤,華南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導師代表、參與中學代表、生物學科學生代表等50余人參加。調研座談會由英才計劃生物學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復旦大學教授喬守怡主持。

調研座談會現場
廣東省科協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碧華匯報了廣東省英才計劃工作實施情況,提出廣東省將不斷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加強對高中人才選拔和優秀導師引入的重視,推動高校和高中聯合培養人才;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將學生興趣和導師研究方向精準匹配,提高培養效率。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崔雋教授向參會人員介紹中大生物類“中學生英才計劃”的人才培養理念、課程安排、開展情況和培養效果。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學體系覆蓋了生物領域所有二級學科,門類齊全,有著強大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教學科研平臺,長期為“英才計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013年9月以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圓滿完成了9屆共81名優秀中學生的培養計劃。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邱禮鴻教授作為英才計劃導師代表發言,廣州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李強作為中學代表講話,廣州中學黃寶琳、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周越、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鐘漪泓和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胡清寧分別作為往屆生和2023年學員代表發言。生物學科工作委員聽取發言并提出問題,參會人員就培養過程中的成功經驗、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學生代表發言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張振威高度肯定本次調研成果,并指出,此次調研是落實總書記關于“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的重要實踐。我們要正視目前發展的問題,將“擴容、提質、增效”作為目前主要任務,推動中學生英才計劃蓬勃發展。
最后,英才計劃生物學科工作委員會主任施一公院士作總結講話,施一公表示,“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為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而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是非功利性的,主要目的是啟發中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思辨能力。他指出,“中學生英才計劃”已經開展了十年,要持續做好跟蹤服務,支持和引導學生長期從事基礎科學學習研究,讓優秀的學生持續獲得在科學家引領下成長的機會。同時,要深入探討“中學生英才計劃”如何在方法上進一步加強,持續優化培養方式,不斷提升學生培養質量。最后,他鼓勵學生要記住自己的初心、堅持自己的科學夢想,希望導師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堅持科學研究之路。

與會人員合影
文稿終審:生命科學學院 張斯虹